1. 首页
  2. 党员风采
  3. 正文

30年送上数百场科普讲座,“长臂虾叔叔”让孩子迷上海洋

从“神奇的海洋生物”,到“乘‘蛟龙’探险深海”……作为中国科协全国海洋生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,56岁的李新正对海洋有一片挚爱之心。30年来,他走过全国近20个省份进行数百场海洋科普讲座培训了上千名科普教师。他的课堂生动有趣,不仅深深吸引中小学生,还被全国高校、博物馆和科技馆特邀讲座,很多大学生和市民们都成为他忠实的“海洋粉丝”。

“长臂虾叔叔”让孩子迷上海洋

每年新学期入学的第一堂课,岛城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都会兴奋地期待着他们的“长臂虾叔叔”来讲千奇百怪的海洋故事,给他们带来生动、有趣的海洋科考经历。这位“长臂虾叔叔”,名叫李新正,今年56岁,是中科院海洋所的一名研究员,因为他最早研究的海洋生物是甲壳动物的长臂虾类,因此孩子们都叫他“长臂虾叔叔”。

记者了解到,在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,李新正在中科院海洋所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,取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备受瞩目。他不仅是我国首位搭乘“蛟龙号”载人深潜器首航的海洋生物学家,还曾乘“深海勇士”号探秘南海海底“生命绿洲”,是我国第一位乘坐过迄今已经启用的两艘载人深潜器的科学家。

然而,更让李新正有成就感的是自己的海洋科普课好评如潮、铁粉无数。“科研工作其实时间挺紧张的,但我还是愿意拿出宝贵时间做科普讲座。”李新正告诉记者,30年来,他走过全国近20个省份,进行了数百场海洋科普讲座。他还一直为青岛的海洋教育出谋划策,从课堂讲座到实验室实验,从潮间带实地科考到海洋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,他帮助青岛很多中小学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,为学校量身定做一套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,也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从此迷上了海洋和海洋生物。

海洋大咖科普讲座“硬核”足

李新正告诉记者,要把深奥的科研转化为通俗的科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,他举例说,做科研把浒苔泛滥的数据做成曲线图即可,可科普就行不通,因为对观众来说就不直观。这时就要费一番心思,考虑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有趣、老少皆宜,配合上很多现场和实景图片效果就好得多。

为了让科普课吸引人,李新正不仅学“网络潮词”,还在平时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中搜索、积累大量精彩的照片和视频。每一次准备一场科普讲座的课件,在科研工作之余,他都需要几个月时间精心准备。“今年7月份,我率队到西沙科考,发现长棘海星大泛滥,吞食10~20米海底珊瑚礁。长棘海星泛滥与人类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,但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时间相关。我便把这段视频珍藏起来,准备下次用到海洋生态、海洋灾难的讲座中。”李新正说。

李新正也注重科普著作的撰写,他编著出版的《水族馆生物》是科普畅销书,编著出版的《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鉴定图谱》是我国北方典型海湾胶州湾中发现的大型底栖生物的图谱类图书,收入海洋大型底栖生物计两界、16门、234科、527种,是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的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文献,对于我国北方沿海的海洋生物鉴定非常实用。

组建科普团,培训千余名科普教师

做海洋科普仅靠一人之力还远远不够。这些年来,李新正每年都“考核”自己所带硕士生、博士生的科普工作,他的博士生们也先后走进学校带中小学生做实验和做科普讲座,为培养海洋科学领域的后备科普力量打下了基础,也为宣传海洋科学知识,扩大海洋在民众中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在中科院海洋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单位和组织的支持下,李新正作为主要建议人和负责人参与组建了“海洋科学博士宣讲团”,在青岛市乃至全国各地开展海洋科学科普讲座,并开发出安全、有趣的海洋科学小实验带到校园,大受师生欢迎。此外,李新正还先后在青岛和全国各地的多所中、小学以及生物学培训班进行教师培训,培训了上千名老师投身海洋科普。

“从事科普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,让我对挚爱的海洋科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”李新正说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通过这些精彩的讲座,能够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热爱海洋的种子,让更多大学生知道海洋科研的广阔天地,投身祖国海洋人才的大军中,去探索海洋的奥秘。而如今,李新正还有一个更雄壮的梦想,那就是将自己精心耕耘收获的一项项科研成果,加上自己近30年的科研经历,精心汇编成一个个鲜活动人的科普故事讲给民众听,去做一个乐在其中的“海洋故事大王”。

李新正1.png

李新正2.png

李新正.png